溽暑时节,一碗凉面既可以激活食欲,又能解馋,制作起来花样繁多却很简单,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应季吃食。
家常花椒油面。
凉面早在隋唐时就开始盛行,当时叫做“冷淘”。常见的凉面就有“槐叶冷淘”、“水花冷淘”和“甘菊冷淘”等数种。顾名思义,这些凉面都是取用植物汁液和面,煮熟后再投入“寒泉盆”中过凉水制成。吃的时候佐以葱酱和醋做的浇头,十分鲜美 。唐代《唐六典》中有关于槐叶冷淘的记载:“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。凡朝会燕飨,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。”炎夏里,槐叶汁的清香凉苦正好可以使人食毕败火生津,实乃给文武百官最佳的犒赏。《入洛记》中描述“水花冷淘”的做法也十分生动,因为制作冷淘的老妇人手法娴熟,等着吃面的食客还来不及鼓完掌,一碗冷淘就做好了。味道之美令“富子携金就食之。”水花冷淘做好后,是用冰镇的低度谷物酒浸凉食用的,这真是豪爽又有趣的吃法。用植物叶汁和面做的唐宋风物“冷淘”,以及将虾肉,羊肉末,甘菊苗汁直接揉进面里的“红绿面”、“玲珑馎饦”等;西北地方上的“蒿籽面”,和面时加些野生蒿子的籽,以便凉面筋道又透亮,时至今日仍是各地传统凉面的根基。
入夏吃凉面在各地有不同的食制,也更是老北京人的心头好。明代《酌中志》中记载着老北京入伏要吃的过水面(煮好的面过凉水,即过水面)的风俗:“六月初六日,皇史宬古今通集库晒晾,吃过水面,嚼银苗菜,即藕之新嫩秧也”。清代《帝京岁时纪胜》中也提到凉面:“夏至大祀方泽,乃国之大典,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,即俗说过水面是也。” 1920年代出版的民社《北平指南》中也有老北京喜在伏天吃凉面的记载:“初伏水饺,二伏面条,至三伏则为饼⋯⋯”。李渔说过“食之养人,全赖五谷”,还真是有道理。盛夏时戒奢求简的凉面的确是养生佳品。